如果你看《千与千寻》看哭了,说明你长大了

近日,动画大师宫崎骏巅峰之作《千与千寻》确认将首次引进内地大银幕,并宣布定档6月21日夏至。影片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在于其常看常新的深刻内涵。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欣赏,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小时候,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幻想。后来才明白,这个幻想世界里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生之中会遇到的人和事。

长大后再看《千与千寻》,首先会对其中的人物产生全新的理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无脸男。以前会觉得他只是一个可怕的妖怪,伫立在汤屋门前的桥上,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除了千寻之外,从没有人注意过他。后来才明白,其实寂寞的无脸男,是我们每一个人:

在最伤心寂寞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往往还是自己。如果有人像千寻一样,给予一点点善意,你都会记住他很久很久。就像太宰治曾在《人间失格》中说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影片的内核也会有更深的感触:在冒险故事外壳之下下,其核心内容其实是成长。

比如,以女主角千寻来说,以前会非常羡慕千寻在冒险中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依赖父母,躲在父母身后,到之后勇敢独立,独自完成招待腐烂神的困难工作。后来才明白其实千寻的冒险,就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独自面对世界时,每个人都是千寻:

离开家人初入社会时,每个人都会不适应。但是最后也都会成长起来,在自己的世界中独当一面。“人总要学会成长”,这也是长大后再看《千与千寻》才发现的道理。

与千寻相反,影片同时也展现出了不同于“成长”的另一种人生。

比如影片中的坊宝宝这一角色,因为汤婆婆的过度保护与溺爱,他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最后成了巨婴,只会用哭威胁别人。小时候看时,只觉得坊宝宝的幼稚的脸与庞大身躯的不协调感让人恐惧。长大后再看才明白,这样不协调的“巨婴”其实在现实中也存在着: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人,尽管外表已经是成年人,但内心却病态的“幼稚”。娇惯任性,拒绝成长,因此给他人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烦恼。“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成长”,坊宝宝的存在,也更加印证了影片的这一主题。

但从情感上而言,成长在让人变得独立勇敢的同时,也有着名为“离别”的残酷面。

就像影片中的千寻与白龙,小时候看时,也曾经羡慕过两人之间的感情,即使失去自我也牢记对方的名字,两人也因此共同成长。所以最后白龙目送千寻离开时,会感到怅然若失,认为两人应该拥有圆满的结局。后来才明白,真实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完美结局。人一旦开始成长,就注定要面对离别:

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每个人只能陪你一段时间。即使关系再亲密,也终将迎来分离的一天,剩下的路还是要自己一个人走下去。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人生就像有去无回的小火车,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笔下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小时候看《千与千寻》,羡慕千寻拥有一场盛大的冒险。长大之后再看才明白,我们并不需要羡慕千寻,因为千寻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勇敢走过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电影资讯 千与千寻

有用 (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