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江角真纪子内藤刚志浅野忠信
导演:
是枝裕和
地区:
日本
年份:
1995
人气:
13
赵小鹭 2020/03/14

是枝裕和的处女作,还有具有艺术气质与功力的。拥有捕捉梦幻的灵气,镜头处理上可见是小津和侯孝贤的合体,内景戏一如小津,视角的注视一如侯孝贤。散点的叙事,情绪化的铺成,太美了。 举报

4 51 0 详情

不服报警 2020/03/14

重看才发现它是如此侯孝贤,难怪是枝会反复强调侯对他的影响。但与侯不同的是,此片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运动中的缺省式“静默”和绝对反戏剧化后的纯粹声画张力。我的日本电影十佳之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二十年后的是枝如何变成了一位腻的如饭后甜点一般的大银幕电视剧导演。 举报

20 99 0 详情

小麻花花花 2020/03/13

时间对伤痕的治愈。倾斜的海岸一开始象征着女主的不安定,但慢慢被海浪和男人、孩子、老奶奶所安抚。有个细节是男人带女主第一次去市场上找老太太,谈话间太阳突然出来了,但马上又阴下去了。或许女主新生活的治愈过程就像这阳光,一块一块得弥补。直到最后的爆发、质变 举报

3 189 0 详情

YangDianDian 2020/03/13

和《沙罗双树》是姊妹篇么?这次生与死的界限,是那道美丽且虚幻的光 举报

3 95 0 详情

ziegfelt 2020/03/13

慢速0.9倍再删减些台词就是河濑直美了。月台和海边一线行人两个桥段的长镜头的配乐不错。实质上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用画面营造一个幻象,没什么实际意义,死亡的答案太过虚无模糊,现在为了不纵容这种虚幻影像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我的评价和感触都不会太重视。推荐- 举报

4 119 0 详情

一丝不挂 2020/03/12

人生就是未冲决而出的泪水,在一场目送中,慢慢地从眼眶的边缘退潮。 举报

19 150 0 详情

豆小妹 2020/03/12

“爸爸在出海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束炫目的光,在召唤他。大概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吧!” 举报

7 16 0 详情

ThinK 2020/03/10

四肢愈合 举报

7 66 0 详情

方轮自行车 2020/03/09

生活是一点一滴,生命是电光火石。 举报

2 79 0 详情

冉冉冉冉 2020/03/09

好JB无聊 举报

3 170 0 详情

飞扬小小宜 2020/03/08

这不是生活的样子 举报

5 106 0 详情

英英 2020/03/08

4.5。1.是枝裕和处女作,触探灵肉生死,目测安哲附体。2.喑哑爆发的最后15分钟,一场无声葬礼+海边痛苦质问,将几许多年的压抑瞬息释放。3.江角真纪子从黑袍褪成白衫的过程太艰难。4.俩小孩岸畔奔跑的水亮光影久久挥之不去。5.拐角观影,果然睡倒一大片,但依然佳作无疑。6.映后围观女主,也是一传奇。 举报

5 193 0 详情

线性代数 2020/03/07

典型的侯氏固定机位长镜头风格,人物心理氛围则很像第六代电影。影调深蓝阴郁,大量采用自然光源,真实光源,室内的逆光,侧光,大面积的阴影,不少外景空镜头怀疑也是真实月光与晨光,大量采用强制性对称位置构图,空镜头既多,还刻意延长,造成心理时光的逝去感,空间空乏的萧条感强,高度个人内心化 举报

2 188 0 详情

ly 2020/03/07

很催眠,很纠结,很细腻,很深刻 举报

0 103 0 详情

西坠 2020/03/07

最后由美子终于喊出了心中的疑问。对于永失我爱,默默忍受远比大哭大闹更痛苦。是枝裕和在处女作就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风格,长镜头、中远景、安静的人物,对生与死的探寻。 举报

51 100 0 详情

漩涡 2020/03/06

慢性子的是枝裕和 举报

0 7 0 详情

Satoshi 2020/03/06

细节 举报

0 115 0 详情

空中飞人 2020/03/05

谢谢CCC 举报

0 167 0 详情

Dr. Bear 2020/03/05

从火车到巴士,城市到村庄,过程要多反复,才能对死亡轻易释然。主角衣服搭配、明暗色调替换、黑屏的割裂带出情绪基调的转变。还好最终能面朝大海,相信生活总会有新的归宿。 举报

1 166 0 详情

chlorophylle 2020/03/05

#4343.是枝裕和处女作,在日本电影里少见的欧式文艺范儿,特别强调影像的逻辑(尤其是对比)而极度减少叙事(侯掰掰的铁杆粉丝哦),水田那条镜头美极,葬礼也很棒,结尾就有点过度迷恋影像了。论叙事倒是他“创伤后建立的后共同体”的首作,离丧与牵绊。 举报

10 109 0 详情